尊龙凯时·(中国区)人生就是搏!

      |
      EN
      |
      EN
      EN
      • 业务咨询

        中国:

        Email: marketing@scjnnt.com

        业务咨询专线:400-780-8018

        (仅限服务咨询,其他事宜请拨打川沙总部电话)

        川沙总部电话: +86 (21) 5859-1500

        海外:

        +1(626)986-9880(U.S. - West Coast)

        0044 7790 816 954 (Europe)

        Email:marketing@medicilon.com

      在线留言×
      点击切换
      News information
      新闻资讯

      BIO更名的启示

      2016-01-20
      |
      访问量:

      全球最大的生物技术行业协会BIO正式改名了!2016年1月4日起,美国的生物技术工业组织(Biotechnology Industry Organization)将更名为生物技术创新组织(Biotech Innovation Organization)。
      巧妙的是,全名换了简称没变,仍然沿用BIO。但其中的内涵改了。



      “一改一除”

      这一改,并非画蛇添足,而是有其深刻含义:一是强调这一组织的特性,是生物科技创新,而不仅仅涉足生物药开发生产、生物技术的应用。二是提高行业门槛,并非所有与生物技术沾边的企业都可入会,而是需要有创新特色。三是区别于仿制药企业,参照医药研发和制造协会(PhRMA)的做法(若干年前,从PhMA改成PhRMA,特意强调研发),更强调行业创新优势。
      BIO改名,可能正好可应对目前的舆论和政界压力——抱怨药品价格太贵,有些不厚道的企业恶意提价,遭到舆论抨击,损害行业声誉,造成普遍下跌。这直接影响许多原创型生物技术创新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,也给企业的定价和利润空间带来不利影响。
      BIO果断采取措施,首先对图灵生物“开刀”,开除其会籍,表示不认可也不欢迎那些不顾及公众利益和行业声誉、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入会。接着,通过组织更名,强化协会的创新意识和地位。这些貌似修饰性的动作,其实反映了这个组织很好的风险控制手段和公众形象保护意识,做得及时,做得到位。我们应该给这样的措施点赞。

      罗氏的类似手法

      记得2009年罗氏收购基因泰克之后,很快就宣布退出PhRMA组织,只保留BIO会籍。当时让规模更大、历史更悠久的PhRMA很郁闷。PhRMA只是做了一些外交辞令上的解释,表示遗憾,并希望罗氏未来能改变想法,重新回到这一大家庭。但事实上,罗氏坚定地退出PhRMA之后,并无打算重回这一老牌行业协议。罗氏选择历史只有22年的BIO,本身就是标杆性地向外界显示企业偏重创新型生物科技产业,以及不想让外界沿用或联想起过去罗氏是一家传统化学药企业。
      罗氏这种公关策略有点任性,但也很有媒体宣传效应。它通过这种方式对外宣传自己的行业特色和品牌效应。事实上,罗氏在生物技术产品、肿瘤药、诊断产品也的确保持了领先和主导的地位。罗氏不仅把基因泰克全资买下,还把美国公司总部放到加州基因泰克所在地,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性作用。罗氏在生物技术方面的业务比例确实很高,抗专利悬崖效应能力比较强。
      既然所有BIO会员都有很强的研发背景和行业地位,就应该有权利保护各自的品牌和创新点。所以,在对公众舆论宣传上,必须让政策法律制定者和消费者明白创新的代价和风险,必须理解和接受——要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才能鼓励创新,才能让企业更有投资价值。
      BIO“一改一除”效果不错,信息传递很明确。相信未来的BIO会更加纯洁和富有活力。这种公关宣传手段的确应用得很好,对国内生物科技产业界的投资者也会有不少启发和帮助。


      相关新闻
      ×
      搜索验证
      点击切换
      友情链接: